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第一大产业,也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2010年起,中国就已跃居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0年至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逐渐趋于平缓。产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特征,产业附加值低,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由低端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是中国的现实需求。
在此背景下,自2015年起,中国密集******了“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等相关政策。为向先进制造转型作出战略规划和指导。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的发展和应用,是我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快速成长”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重要特征。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0年至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我国就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依旧强劲,据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占全球的份额已从2012年的14.52%上升到了2016年的25.76%,到了2020年预计份额将达到30%左右。
不过,我国工业机器人与欧美日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目前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了中国市场60%的份额,而国内自主品牌占比不到10%。
根据方正证券(601901,股吧)研报,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是:控制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15%、20%、35%,但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以及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
这三类核心零部件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全球仅日本几家厂商拥有成熟的减速器批量制造能力,市场份额达70%以上;伺服电机领域国内厂商缺乏实用的数字算法和性能可靠的功率模块,元器件、硬件不成熟,导致生产管控和技术稳定性较差,仍然是外资厂商占据主要市场地位;而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各品牌机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
尽管前路艰难,但大国崛起之路上,工业机器人的进口替代已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突破的推进,国内逐渐涌现出一批快速成长的制造企业。
A股中汇川技术(300124,股吧)、埃斯顿(002747,股吧)等优质企业在伺服技术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慈星股份(300307,股吧)、新时达(002527,股吧)等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方面较早布局,中大力德、双环传动(002472,股吧)等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涉足减速机;机器人、黄河旋风(600172,股吧)、拓斯达、埃斯顿、博实股份(002698,股吧)、天奇股份(002009,股吧)等一批公司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领域的佼佼者。
美的集团:去年1月初以292亿人民币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目前持有库卡94.55%的股份。从更深层次看,库卡与美的的融合思路也是对行业趋势的顺应。公司收购库卡之后成为我国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2017年三季报显示库卡带来的工业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占集团总额的12.69%。近期,该公司注资库卡中国,携手拓展工业机器人领域业务。
机器人:公司是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化工厂产品与服务的领先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20.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5.26%。公司在年报中表示,2017年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完善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启海外布局,正式踏上国际化征程。
拓斯达:公司是快速成长的工业机器人新秀,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7.64亿元和1.38亿元,同比增长77%和78%。公司定位于“智能制造的综合服务商”,业务包含“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三大内容,自2011年开始陆续推出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涉足全产业链的自动化集成商。